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基本知识,又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掌握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业,提升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梳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本文将通过多篇范文的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四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实用的例题和解题方法。
篇一:《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小数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篇将围绕小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及其应用展开详细阐述。

一、小数的认识
-
小数的意义:小数是用来表示十进分数的一种形式。它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例如,3.14表示三个整数和一个十分之四。
-
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 小数点 | 小数部分 ---|---|--- 数位: |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0.1|0.01|0.001|…
-
小数的读写:
- 读小数: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例如,3.14读作:三点一四。
- 写小数: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在整数部分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例如,三点一四写作:3.14。
-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0.5 = 0.50 = 0.500。
二、小数的大小比较
-
比较方法:
-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大;
-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
- 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
- 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
例题: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
- 2.35 ○ 2.38
-
- 4 ○ 1.39
-
- 99 ○ 1
解答:* 2. 35 < 2.38 (因为3 1.39 (因为4 > 3)* 0. 99 < 1 (因为0 < 1)
三、小数的加减法
-
计算方法:
-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
例题:
- 计算:2.3 + 1.5 = ?
- 计算:3.8 - 1.2 = ?
解答:* 2. 3 +1.5 =3.8* 3. 8 -1.2 =2.6
-
验算:小数加减法可以利用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例如,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
四、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小数加减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购物、计算费用等。
-
例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2.5元,一个笔记本3.8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答:2.5 + 3.8 = 6.3元。答:他一共花了6.3元。
-
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在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时,要仔细分析题意,找出关键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练习题
-
写出下列小数的读法:
- 4.7
- 0.25
- 12.345
-
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
-
- 6 ○ 5.59
-
- 01 ○ 1.1
-
- 099 ○ 0.1
-
-
计算:
-
- 5 + 2.7 = ?
-
- 8 - 3.2 = ?
-
- 25 + 0.75 = ?
-
- 9 - 2.15 = ?
-
-
应用题:
- 妈妈买了苹果2.5千克,香蕉1.8千克,她一共买了多少千克水果?
- 小红身高1.45米,小明身高1.52米,小明比小红高多少米?
篇二:《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
本篇将深入探讨四则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以及常用的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与法则
-
四则运算的意义:
-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四则运算的法则:
- 加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 减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 乘法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所有位上的数,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 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再看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
运算顺序:
- 同级运算(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 异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
例题:
- 计算:15 + 2 × 3 = ?
- 计算:(15 + 2) × 3 = ?
- 计算:12 ÷ 3 - 2 = ?
- 计算:12 ÷ (3 - 2) = ?
解答:* 15 + 2 × 3 = 15 + 6 = 21* (15 + 2) × 3 = 17 × 3 = 51* 12 ÷ 3 - 2 = 4 - 2 = 2* 12 ÷ (3 - 2) = 12 ÷ 1 = 12
三、运算定律
-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运算定律:
-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
例题:
- 运用加法交换律:12 + 25 = 25 + 12 = 37
- 运用加法结合律:(13 + 7) + 5 = 13 + (7 + 5) = 25
- 运用乘法交换律:5 × 8 = 8 × 5 = 40
- 运用乘法结合律:(2 × 5) × 3 = 2 × (5 × 3) = 30
- 运用乘法分配律:(10 + 5) × 2 = 10 × 2 + 5 × 2 = 30
四、简便运算
-
简便运算的方法:
- 运用运算定律。
- 凑整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凑整,方便计算。
- 拆数法: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差、积或商,再进行计算。
-
例题:
- 简便计算:25 + 75 + 80 = ?
- 简便计算:125 × 8 × 3 = ?
- 简便计算:99 × 15 = ?
- 简便计算:102 × 15 = ?
解答:* 25 + 75 + 80 = (25 + 75) + 80 = 100 + 80 = 180 (运用加法结合律)* 125 × 8 × 3 = (125 × 8) × 3 = 1000 × 3 = 3000 (运用乘法结合律)* 99 × 15 = (100 - 1) × 15 = 100 × 15 - 1 × 15 = 1500 - 15 = 1485 (运用乘法分配律)* 102 × 15 = (100 + 2) × 15 = 100 × 15 + 2 × 15 = 1500 + 30 = 1530 (运用乘法分配律)
五、练习题
-
计算:
- 18 + 12 × 2 = ?
- (18 + 12) × 2 = ?
- 24 ÷ 6 - 2 = ?
- 24 ÷ (6 - 2) = ?
-
简便计算:
- 38 + 62 + 45 = ?
- 125 × 8 × 5 = ?
- 98 × 25 = ?
- 101 × 36 = ?
-
解决问题:
- 学校买来30个篮球,每个篮球85元,一共要多少元?
- 小明买了5本练习本,每本2.5元,他还买了1支铅笔,用了1.2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篇三:《三角形的特性》
本篇将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并探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三角形的定义与特征
-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
三角形的特征:
- 有三个角。
- 有三条边。
- 有三个顶点。
-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
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分类
-
按角分类: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按边分类:
- 不等边三角形(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
-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
-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例题: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和60°,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答:180° - 45° - 60° = 75°。答: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是75°。
四、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 × 高 ÷ 2
-
底和高的概念:
- 底:三角形一条边。
- 高:从底边所对的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的长度。
-
例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解答:10 × 5 ÷ 2 = 25平方厘米。答: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五、三角形的应用
-
三角形的稳定性: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建筑、桥梁、机械等方面广泛应用。
-
生活中的例子:
- 房屋的屋架。
- 桥梁的支撑结构。
- 自行车的车架。
六、练习题
-
判断:
-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
- 一个三角形可以有两个直角。 ( )
-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是30°、60°、80°。 ( )
-
分类:
- 按角分类,说出下列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
- 有一个角是120°的三角形。
- 按边分类,说出下列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 三条边长度都相等的三角形。
- 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 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 按角分类,说出下列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
计算:
-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80°,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面积。
-
应用题:
- 一个三角形花坛的底是5米,高是3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篇四:《位置与方向》
本篇将详细讲解在平面内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方法。
一、位置的描述
-
用数对表示位置:
- 数对:用一对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例如(2,3)。
- 数对的含义: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例如,(2,3)表示物体在第2列,第3行。
-
例题:
- 小红的位置是(3,4),表示她在第3列,第4行。
- 小明的座位是第5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为(5,2)。
二、方向的描述
-
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方向的判断:
- 以观察点为中心,根据参照物确定方向。
- 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方向与距离的综合描述
-
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 确定观察点。
- 确定方向(例如,北偏东30°)。
- 确定距离(例如,500米)。
-
例题:
- 小明家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距离学校1千米。
- 公园在小华家的南偏西方向,距离小华家2千米。
四、比例尺
-
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 数值比例尺:例如,1:100000。
- 线段比例尺:例如, ——
- 意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厘米,即1千米。
-
例题:
- 如果图上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那么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答: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5厘米 × 100000 = 500000厘米 = 5千米。
五、练习题
-
用数对表示位置:
- 小刚在第4列,第1行,用数对表示是( , )。
- 小丽的位置是(2,5),表示她在第( )列,第( )行。
-
根据方向描述位置:
- 小华家在学校的南偏西方向,距离学校2千米。
- 书店在公园的北偏东方向,距离公园1.5千米。
-
计算实际距离:
- 在一张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比例尺是1:500000,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篇五:《对称、平移与旋转》
本篇将详细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一、轴对称图形
-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图形的形状不变。
- 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 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腰梯形等。
二、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确定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
例题:画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对称轴。
解答:*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以及对角线)。
三、平移
-
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
平移的特征:
-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 图形的方向不变。
- 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
例题:将一个长方形向右平移3格。
解答:将长方形的每个顶点向右移动3格,连接新的顶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四、旋转
-
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点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
旋转的特征:
-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 图形的方向发生变化。
-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
例题:将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度。
解答:将正方形的每个顶点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连接新的顶点,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五、练习题
-
判断:
-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
-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
- 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
-
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 长方形
- 平行四边形
- 等腰三角形
- 圆形
-
根据要求画图:
- 将一个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 将一个正方形绕其一个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