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zhenzhen 总结与计划1阅读模式

六年级上册语文是小学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学期,知识点繁多且综合性强。系统地进行知识点总结,不仅是期末复习的迫切需求,更是为升学夯实基础的必经之路。此举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查漏补缺。本文将提供几篇不同侧重的知识点总结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全册知识结构:以单元为序,逐一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以“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领略山河壮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 识字与写字

    • 重点生字:览(lǎn)、峭(qiào)、壁(bì)、叠(dié)、嶂(zhàng)、樊(fán)、樱(yīng)、瀑(pù)、 হওয়(tān)、鼎(dǐng)、沸(fèi)、襟(jīn)、怀(huái)、旷(kuàng)、怡(yí)、澜(lán)、瑕(xiá)、翡(fěi)、峦(luán)。
    • 字形辨析:注意区分“览”与“揽”,“嶂”与“障”,“怡”与“台”。
    • 书写要求:注意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字的匀称,如“峭壁”、“叠嶂”,笔画要舒展有力。
  • 词语积累

    • 四字词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波澜壮阔、无瑕胜玉。
    • 理解与运用:“拔地而起”形容山峰或建筑物高高地矗立在地面上,气势雄伟。“无瑕胜玉”形容事物纯净洁白,超过了美玉。造句练习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 课文精读

    • 《山中访友》:本文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抒情散文。作者将山中的景物——古桥、树林、山泉、小鸟、落叶等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它们亲切地对话。
      • 主旨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渴望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 写作特色: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意。例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形象吗?”将山泉人格化,充满童趣和亲切感。
      • 段落分析:开头以“进山”总起,引出“访问朋友”的独特视角。中间部分具体描写探访不同“朋友”的过程和感受。结尾抒发情感,点明主旨。
    • 《草虫的村落》: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草丛中的昆虫世界。
      • 主旨思想:展现了草虫世界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微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 写作特色:视角独特,从人的视角缩小,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草虫的一员,进入它们的村落。想象奇特,将甲虫的“街道”、蚂蚁的“交通”等描绘得栩栩如生。语言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
      • 关键句理解:“我悠悠地走进这片草虫的村落。”一个“悠悠地”体现了作者闲适、沉浸的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轻松、有趣的基调。
  • 日积月累

    • 古诗词背诵:《七律·长征》。要求理解诗意,体会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夸张手法和豪迈气概。
    • 名言警句:关于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和诗句,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二单元:感悟革命情怀

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学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精神。

  • 识字与写字

    • 重点生字:啃(kěn)、咽(yàn)、糙(cāo)、咽(yè)、奠(diàn)、厘(lí)、酬(chóu)、蔚(wèi)、瞻(zhān)、隘(ài)、魄(pò)、磅(páng)、礴(bó)、岷(mín)。
    • 多音字辨析:“咽”(yàn,吞咽;yè,呜咽)、“薄”(bó,薄弱;bò,薄荷)。
    • 书写指导:“奠”字上部是“酋”去掉“酉”的下半部分,下部是“大”。“瞻”字要注意“目”和“詹”的组合。
  • 词语积累

    • 重点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惊心动魄、坚韧不拔、前仆后继、风餐露宿、雪虐风饕、夜以继日、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永垂不朽。
    • 词语解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恭敬谨慎,不辞辛劳,直到死去为止,形容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的精神。
  • 课文精读

    • 《詹天佑》: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感人事迹。
      • 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是一个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
      • 叙事线索:以京张铁路的勘测、设计、施工过程为线索,重点突出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大事,层层递进地展现詹天佑的智慧和爱国心。
      • 中心句理解:“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 《怀念母亲》:季羡林先生的两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生母和祖国母亲)同样深沉、真挚的怀念与热爱。
      • 情感主线:文章有两条情感线,一条是对生母的愧疚和永久的思念,另一条是对祖国母亲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热爱与依恋。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主题。
      • 写作手法:运用对比手法,将对两位母亲的感情进行对比和融合,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 段落作用分析:开头描写梦见生母的情景,直接入题,引出对母亲的怀念。结尾将对个人的思念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眷恋,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 口语交际与习作

    • 口语交际主题:讲革命故事,学习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并清晰表达的能力。
    • 习作要求:围绕“铭记历史”进行写作,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也可以写身边人讲述的革命往事。要求感情真实,内容具体。

第三单元:探索科学世界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 识字与写字

    • 重点生字:械(xiè)、卸(xiè)、缸(gāng)、痴(chī)、迷(mí)、孵(fū)、埃(āi)、碍(ài)、簸(bò)、箕(jī)、毫(háo)、厘(lí)、奥(ào)、秘(mì)、域(yù)。
    • 形近字辨析:“械”与“戒”,“痴”与“疾”,“孵”与“俘”。
    • 书写提示:“奥”字上大下小,结构要紧凑。
  • 词语积累

    • 科学术语: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遗传密码、基因、细胞、分子、原子。
    • 成语: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刨根问底。
  • 课文精读

    • 《穷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
      • 情节梳理:桑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去世,便抱回了她的两个孩子。丈夫回来后,桑娜内心充满矛盾和不安,最终渔夫的决定让她放下了心。
      • 人物分析: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渔夫同样是一个心地善良、有担当的人。他们是穷人,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
      • 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的恶劣天气描写,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反衬了桑娜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 心理描写:对桑娜在丈夫回来前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细腻地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担忧与爱。
    • 《唯一的听众》:文章讲述了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为了鼓励一个对小提琴失去信心的年轻人,假扮成“聋子”,成为他“唯一的听众”。
      • 主旨思想:赞美了这种不着痕迹、保护他人自尊心的善举,说明了鼓励和信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 线索:以“我”的音乐之路为线索,从“颓废沮丧”到“信心倍增”再到“技艺精湛”,老人的鼓励贯穿始终。
      • 人物形象:“老妇人”是一位智慧、善良、懂得教育艺术的长者。她的“耳聋”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体现了她对年轻人的尊重和爱护。
  • 习作训练

    • 主题:写一件体现人间真情的事。
    • 要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细致描写,展现人物的美好品质。情节要真实、具体,感情要真挚。

第四单元:品味经典文学

本单元节选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 识字与写字

    • 重点生字:冀(jì)、豫(yù)、禀(bǐng)、嫂(sǎo)、幔(màn)、ભાઈ(zhài)、赐(cì)、浒(hǔ)、捺(nà)、髻(jì)、嘟(dū)、哝(nóng)、瘟(wēn)、憨(hān)。
    • 书写难点:“禀”字结构复杂,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嫂”字的女字旁要写得瘦长。
  • 词语积累

    • 来自名著的成语: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替天行道、落草为寇、神通广大、腾云驾雾、千变万化、三头六臂。
    • 人物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
  • 课文精读

    •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
      • 情节概括:主要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故事。
      • 人物形象:通过“不听劝告,执意过冈”、“借酒壮胆,豪气冲天”、“赤手空拳,奋力打虎”等情节,塑造了一个豪放、勇敢、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 描写方法: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如“揪、按、捺、踢、打”等一系列动词,准确、连贯地展现了打虎过程的惊心动魄。侧面描写(店家劝说、官府榜文)也烘托了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勇敢。
    • 《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
      • 主要内容:描写了石猴的诞生以及他如何凭借勇气和智慧带领群猴发现水帘洞,并被拥立为“美猴王”的过程。
      • 人物特点:展现了孙悟空天生不凡、勇敢无畏、敢作敢为、有担当的领袖气质。
      • 想象特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如“仙石迸裂”、“探寻水帘洞”等情节,展现了神话故事的魅力。
    •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
      • 核心事件: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和自然天气(大雾),巧妙地向曹军“借”得十万支箭,完成了周瑜的限期任务。
      • 人物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人善用、有胆有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鲁肃:忠厚老实、守信。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 成功因素: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了解人心(曹操和鲁肃的性格),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 综合性学习

    • 主题:走近名著。
    • 活动建议: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会、编演课本剧、绘制人物关系图等。

篇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二)模块化知识梳理:以能力板块为核心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板块(字、词、句)

  • 一、生字与书写

    • 识记要求 :本册要求认识的生字要做到会读音、识字形、知字义;要求会写的生字要做到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中正确运用。
    • 易错字归纳 :
      • 同音异形字 :瞻(瞻仰)-毡(毛毡);隘(要隘)-ài(喜爱);澜(波澜)-lán(蓝色);瑕(无瑕)-xiá(晚霞)。
      • 形近字辨析 :峭(陡峭)-俏(俏丽);鼎(鼎沸)-顶(头顶);燥(干燥)-躁(急躁);辩(辩论)-辨(分辨)-辫(辫子)。
      • 笔画易错字 :尴尬(左右部分的笔画要分清);奠(下为“大”,非“酋”);瞻(右边是“詹”,非“占”)。
    • 书写规范 :强调汉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字,要做到重心平稳,比例协调。如“巍峨”、“磅礴”等字,笔画虽多,但要书写清晰,不拥挤。
  •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

    • 重点词语盘点 :
      • 描写自然风光 :峰峦雄伟、危峰兀立、云雾缭绕、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波澜壮阔。
      • 表现人物品质 :鞠躬尽瘁、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舍己为人、心地善良、足智多谋。
      • 源自神话与名著 :神通广大、千变万化、腾云驾雾、怒发冲冠、替天行道、神机妙算。
    • 词语理解方法 :
      • 顾名思义 :如“峰峦雄伟”,就是指山峰连绵不断,气势雄伟。
      • 联系上下文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如《穷人》中“忐忑不安”准确地描述了桑娜害怕丈夫责备的复杂心情。
      • 查阅工具书 :对于生僻或含义模糊的词语,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
    • 关联词语运用 :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类关联词,如:
      • 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既……又……
      •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
      •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 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
      • 在句子填空和仿写句子中,要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三、句子理解与仿写

    • 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前后矛盾、用词不当等。修改时要遵循“保留原意、改动最少”的原则。
    • 句式变换 :
      •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如“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是“这是伟大的奇观。”变换后语气有差异,反问语气更强烈。
      •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发生变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
      • 比喻 :打比方。构成:本体、喻体、喻词。作用: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
      • 拟人 :把事物当人来写。作用: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和动作,更显亲切。
      •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势,表达强烈感情,使条理清晰。
      • 夸张 :对事物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表达强烈情感。
      • 设问与反问 :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蕴含在问题中,加强语气。
    • 仿写句子 :仿写时要做到“三看清”:看清句式结构、看清修辞手法、看清情感基调。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板块

  • 一、记叙文阅读

    • 把握主要内容 :学会用“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的段落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的,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 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相关事件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 理解关键句含义 :
      • 中心句/主旨句 :通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首尾,起到点明中心、总括全文的作用。
      • 过渡句 :承上启下,连接前后文内容。
      • 含义深刻的句子 :往往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蕴含哲理,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中心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 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热爱、赞美、悲伤、愤慨等。
  • 二、说明文阅读

    • 明确说明对象 :快速找到文章的核心说明事物或事理。
    • 辨别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 举例子 :具体说明事物。
      • 列数字 :准确说明事物。
      •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 作比较 :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 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复杂事物。
      • 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本质。
    • 理解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等)。
    • 把握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信息提取 :学会从图表、海报、说明书等文本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
    • 信息整合 :能够将来自不同部分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 分析判断 :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第三部分:作文写作板块

  • 一、审题立意

    • 审题是关键 :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包括写作范围、对象、体裁、重点等。
    • 立意要新颖、深刻 :确定的中心思想要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可以从独特的角度切入,避免人云亦云。
  • 二、选材与构思

    • 选材要典型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材料。
    • 构思要完整 :围绕中心思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想好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
  • 三、写作技巧

    • 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景物渲染等。
    • 结尾方法 :总结全文、自然收束、点明中心、引人深思等。
    • 描写方法 :
      •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综合运用。
      • 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结合。
      •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既有宏观的全景描绘,又有具体的细节特写。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以记叙和描写为主。
    • 修辞运用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为文章增色。
  • 四、修改与完善

    • 检查内容 :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恰当。
    • 检查结构 :条理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 检查语言 :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和病句,标点使用是否规范。

第四部分:综合素养板块

  • 一、古诗文积累与鉴赏

    •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内外要求掌握的古诗词。
    • 理解诗句大意,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 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
    • 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 二、课外阅读

    • 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及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好词好句,记录心得体会。
  • 三、口语交际

    • 能够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 做到态度大方,表达流利,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篇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三)重难点与易错点辨析

本篇总结旨在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进行专项突破,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精准提升。

【重难点一:课文主旨与思想情感的深度挖掘】

  • 常见问题 :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概括中心思想时语言空洞,无法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 突破策略 :
    1. 关键词句法 :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或在关键位置(开头、结尾、段首)的词句进行分析。
      • 案例分析 :《怀念母亲》一文中,“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对生母的直接情感流露;而文末“我想到祖国,我的另外一个母亲……我终于获得新生”则是情感的升华。通过对比这两处情感描写,可以深刻理解作者将对生母的思念与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融为一体的双重情感主线。
    2. 背景联系法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助于理解文章内涵。
      • 案例分析 :学习《七律·长征》,必须了解红军长征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知道了这个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所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而不仅仅是看到雪景的喜悦。
    3. 对比阅读法 :将同一单元或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深化理解。
      • 案例分析 :《詹天佑》和《草船借箭》中的主人公詹天佑和诸葛亮,都是智慧的化身。但詹天佑的智慧体现在科学实践、严谨勘测和创新设计上;诸葛亮的智慧则体现在对天时、地利、人心的精准把握上。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人物的智慧特质。

【重难点二:复杂句式分析与人物心理描写理解】

  • 常见问题 :对长难句的结构分析不清;无法准确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
  • 突破策略 :
    1. 句子成分分析法 :对于长句子,先找出主干(谁-干什么),再分析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2. 情境代入法 :理解人物心理描写时,将自己置于当时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 案例分析 :《穷人》中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大段心理描写是全文的精华。
        • 心理层次一(担忧) :“丈夫会说什么呢?……揍我一顿?”——这是基于家庭贫困现实的直接担忧。
        • 心理层次二(自我安慰与挣扎) :“他会揍我?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有准备承担后果的决心,又有内心的不安。
        • 心理层次三(决心) :“嗯,揍我一顿也好!”——当内心的善良战胜了对现实的恐惧时,她做出了坚定的选择。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分析,才能体会到桑娜善良品质的伟大。

【易错点一:字词的精准辨析与运用】

  • 常见错误 :混淆形近字、同音字;对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掌握不准。
  • 辨析清单 :
    • 分辨 vs. 分辩 :
      • 分辨(biàn):侧重于“辨别、区分”。例:我能分辨出这两种声音的细微差别。
      • 分辩(biàn):侧重于“用言语辩解、说明”。例:他急忙为自己的行为分辩。
    • 矗立 vs. 屹立 :
      • 矗立(chù lì):形容高大笔直地耸立,多用于建筑物、山峰。例: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
      • 屹立(yì lì):除了高耸直立外,还带有“稳固、不可动摇”的意味,常用于比喻。例: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瞻仰 vs. 仰望 :
      • 瞻仰(zhān yǎng):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多用于伟人、遗迹等。感情色彩庄重。例:我们排队瞻仰烈士纪念碑。
      • 仰望(yǎng wàng):抬头向上看,可以用于看任何高的东西,是中性词。例:我仰望夜空中的繁星。

【易错点二: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陷阱】

  • 常见陷阱 :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主观臆断。
  • 应对策略 :
    1. 回归原文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脱离文本凭空想象。当题目问“从文中可以看出……”时,一定要找到对应的句子或段落。
    2. 整体把握 :理解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不能孤立地看,要联系其所在的段落乃至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问某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除了写景本身,通常还具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3. 审清题干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主要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本目的”等。这些词语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和方向。

【易错点三:作文写作中的审题偏差与内容空洞】

  • 常见问题 :
    • 偏题 :没有抓住题目的核心要求。如题目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重点应是“感动”,但写成了普通记事。
    • 选材陈旧 :总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给同学补课等,缺乏新意和真情实感。
    • 描写空泛 :只会说“他很高兴”,不会通过动作、神态来具体表现“高兴”的状态。
  • 提升方案 :
    1. 审题三步法 :一读,明确字面意思;二找,找出关键词(题眼);三思,思考题目背后的深层要求。
    2. 选材“三贴近” :贴近自己的真实生活,贴近自己的独特感受,贴近时代的发展。写自己亲身经历、有真切感悟的事情,更容易打动人。
    3. 细节描写训练 :
      • 动词链 :描写一个连续动作时,使用一连串精准的动词。如《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揪、按、捺、踢、打”。
      • 特写镜头 :将人物的某个表情、某个眼神、某个细微的动作放大来写。例如写妈妈的辛苦,可以特写她布满血丝的眼睛,或者她那双因操劳而粗糙的手。
      • 五感法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角度描写,使内容更丰满、立体。例如写下雨,不仅写看到的雨丝,还可以写听到的雨声、闻到的泥土气息、感受到的凉意。

 
zhenzhen
  • 本站网盘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本站不收取任何费用,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支持版权正版。如果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