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而城管工作者正是这扇窗口的擦亮者和这块基石的守护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因此,定期进行工作总结,是回顾过往、提炼经验、反思不足的关键环节,旨在不断提升执法水平与服务效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本文将呈现数篇不同侧重点的城管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城管工作个人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一年的工作周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这一年,在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科室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与大力支持下,我始终秉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在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淬炼,筑牢政治忠诚之基
作为一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我深知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始终将思想政治学习摆在首位,常抓不懈。一是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集中学习、专题党课和政治轮训,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深化法律法规学习。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与城管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不断夯实法律基础,确保每一次执法都有法可依、有据可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在日常执法活动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维护了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本年度,我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市容环境、违法建设管控等工作。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其中,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市容环境整治常态化,城市“颜值”稳步提升。我坚持“巡查与整治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网格化巡查。全年累计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百余次,处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千余起,清理跨门店经营、乱堆物料问题近千处,规范沿街商铺广告牌匾设置百余处,清理各类“牛皮癣”小广告数万张,并对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问题进行了有效引导和规范。在执法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宣传教育先行,对初次违规的商户和个人,以劝导、说服、教育为主,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对于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行为,则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确保了整治效果的长效性。
(二)违法建设管控高压化,存量违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顽疾”。我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拆除”的工作要求,加大对辖区内新增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力度。通过日常巡查、无人机航拍、群众举报等多种渠道,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网络。本年度,共巡查发现并上报新增违建线索数十起,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制止,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置。同时,积极参与历史存量违建的治理工作,深入违建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协助相关部门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多处历史遗留违建的拆除工作,有效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服务保障精细化,重大活动万无一失。我积极参与了辖区内举办的各项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在任务期间,我严格执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工作机制,全天候在岗值守,对保障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市容问题,确保了活动期间辖区环境的整洁有序、安全稳定,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保障任务。
三、深刻自我剖析,正视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虽然平时注重学习,但有时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对一些新理论、新法规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性有待提升。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时,有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思维,对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的探索和实践还不够。
(三)与群众沟通的艺术有待精进。在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情绪时,虽然能保持克制,但有时在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上还不够娴熟,说服教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明确未来方向,砥砺奋进新征程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克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继续把学习放在首位,不仅要学深悟透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二)着力提升业务能力。积极向领导和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学习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同时,主动探索和运用“互联网+城管”等新模式,尝试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普法宣传,提升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水平。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牢记“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在执法中,更加注重情、理、法的结合,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耐心倾听,努力做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总之,过去一年的工作既是总结,也是新的起点。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新一年的城市管理工作中,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宜居的城市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篇二:《城管工作个人总结》
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历程,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与深刻的感悟。作为一名身处城市管理第一线的执法人员,我不仅是城市秩序的维护者,更是城市温度的传递者。在这一年里,我始终围绕“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执法”的工作核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行,努力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实、更细、更暖。现将个人工作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精细之美:在常态管理中见真章
城市管理工作,看似是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面子”和市民的“里子”。我深知,要让城市展现出最佳面貌,必须下足“绣花”般的精细功夫。
在我的管段内,有一条著名的“早餐街”,曾经是市容管理的难点。摊贩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垃圾遍地等问题屡禁不止。过去,我们采取的多是“驱赶式”的突击整治,效果往往是“一阵风”,治标不治本。今年,我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我没有急于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先花了数周时间进行深入调研。每天清晨,我都会到现场观察,记录下每个摊位的经营特点、出摊时间,并与摊主们、周边的居民、商户进行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诉以及诉求。
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我向领导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疏堵结合”治理方案。方案建议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利用街边一块闲置的空地,统一规划设置临时疏导点,并对摊位的规格、排污设施、垃圾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方案得到了领导的支持。随后的工作中,我逐一与数十位摊主进行沟通,解释政策,打消他们的疑虑。过程虽然艰辛,有不理解,有争吵,但我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真诚。最终,绝大多数摊主都愿意配合搬入疏导点。如今的“早餐街”旧貌换新颜,道路通畅了,环境整洁了,摊主们有了稳定的经营场所,市民们也能享用到放心的早餐,实现了城市管理、民生需求和商业活力的多赢。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基于充分调研、精准施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地去解决问题。
二、以“为民”情怀,探索柔性执法温度:在矛盾化解中显担当
城管执法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冰冷的法规条文背后,是鲜活的个体和家庭。因此,我始终告诫自己,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记得在一次处理沿街商铺出店经营的行动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迈的修鞋师傅。他的修鞋摊就摆在店门口,占用了部分人行道。按照规定,这是需要清理的。当我上前准备进行劝离时,老人情绪非常激动,他告诉我,自己视力不好,在店里光线太暗无法工作,而且这个摊位已经摆了二十多年,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看着老人布满沧桑的脸和恳切的眼神,我意识到,如果简单地将他的摊位取缔,无疑是断了他的生计。
我暂时停止了执法,坐下来和老人拉家常,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随后,我主动联系了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共同为老人想办法。经过多方协调,我们最终为老人在店铺门口规划出了一个极小的、基本不影响行人通行的“便民服务点”,并为他制作了一个小巧的标识牌,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自己的手艺。同时,我也与老人“约法三章”,要求他必须保持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后,老人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这件事虽然小,但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明白,执法不仅仅是维护秩序,更是在法律框架内,尽最大可能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柔性执法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以人为本,用共情和智慧去化解矛盾,让执法过程充满人情味,从而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配合。
三、以“科技”赋能,驱动管理模式创新:在智慧转型中求突破
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挑战,传统的人海战术已难以为继。我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
今年,我所在的片区引入了智慧城管系统。我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批学习和使用该系统的一员。通过手持终端,我可以随时上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系统会自动定位、拍照取证,并派发给相应的责任部门,处理进度和结果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问题处置的效率和闭环率。此外,我还积极探索无人机在执法中的应用。在对高层建筑楼顶违法搭建的排查中,无人机可以轻松飞抵人眼难以企及的高度,进行高清晰度的航拍取证,不仅解决了“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还极大地保障了执法人员的安全。通过对系统后台大数据的分析,我还能够精准识别出问题高发的时间和区域,从而优化巡查路线,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管理理念的革新。它让我学会了用数据说话,用更科学、更精准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城市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聪明”。
四、反思与展望:在挑战中寻求管理智慧
总结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在面对一些群体性事件或突发状况时,应急处置能力和经验尚有欠缺;个人在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和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于细微处见功夫,于无声处暖人心”的工作信条。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D养和业务能力;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倾听群众的声音,用脚步丈量民情;我将继续拥抱创新,探索更多将科技与管理深度融合的路径。城市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愿做一名永不停歇的“赶路人”,用我的智慧和汗水,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和谐与温暖。
篇三:《城管工作个人总结》
作为一名加入城管队伍不久的新兵,过去的一年对我而言,是充满挑战、历经蜕变、收获满满的一年。从一名对城市管理工作只有模糊概念的“门外汉”,到如今能够独立处理日常事务、应对复杂情况的一线执法人员,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凝聚了领导的悉心教导、同事的热情帮助和自身的艰辛努力。站在年度的终点回望起点,我将这一年的成长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迷茫与求索——从“书本”走向“街头”的转变
初入岗位,我怀揣着维护城市整洁有序的理想。然而,当真正走上街头,我才发现现实远比书本上的法律条文复杂得多。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鸿沟。在培训中学到的法律法规,在面对具体情况时,如何适用、如何把握尺度,都让我感到困惑。我记得第一次独立处理一个商户的跨门店经营问题,我只是生硬地背诵了相关条例,要求对方立即整改。结果,不仅没有说服商户,反而招致了对方的激烈抵触和周围群众的围观议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那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城管工作绝不是简单的“你违规,我处罚”,它更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艺术。
面对迷茫,我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主动求索。我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知识和经验。我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手册》放在案头,反复研读,做到烂熟于心。在日常巡查中,我成了老队员的“跟屁虫”,他们处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我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下遇到的典型案例、处理技巧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下班后,我会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复盘,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正是这段时间的虚心学习和刻苦钻logging,为我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磨砺与成长——在“实战”中锻造“真本领”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学”,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练”。在领导的鼓励和安排下,我开始独立负责一个片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是真正的“实战”,也是对我学习成果的检验。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关键的“真本领”。
首先,是学会了“看”,即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走,而是学会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比如,我会特别留意新开的店铺,提前介入,宣传门头牌匾设置的规定,避免事后整改的麻烦;我会关注人流量大的路口,预判可能出现的流动摊贩聚集问题,提前进行引导。这种“治未病”的工作方式,让我的工作变得更加主动、高效。
其次,是学会了“说”,即提升了沟通协调的能力。我深知,语言是化解矛盾的桥梁。在执法中,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背法条的“愣头青”。我学会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政策,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处理一处违规搭建的雨棚时,户主是一位独居老人,情绪非常激动。我没有直接下达整改通知,而是多次上门,先陪老人聊天,帮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取得了老人的信任。然后,我才耐心地向他解释雨棚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主动联系社区,帮他申请了合规的便民设施。最终,老人不仅主动拆除了雨棚,还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义务宣传员。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真诚的沟通,远比强制的命令更有力量。
最后,是学会了“跑”,即锤炼了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城市管理工作没有捷径,唯有靠一双“铁脚板”。我坚持每天对自己负责的片区进行无死角巡查,确保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被处理。对于群众通过热线反映的问题,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结果。我深信,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赖。
第三阶段:反思与启航——正视“不足”并规划“未来”
经过一年的锻炼,我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知识储备仍需加强。城市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庞杂,更新换代快,我在某些领域的知识还存在盲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补充。
二是应急处突能力有待提高。在面对一些群体性的、对抗性强的突发事件时,我的经验还很欠缺,有时会感到手足无措,心理素质和现场把控能力需要进一步锤炼。
三是工作深度有待挖掘。目前的工作多是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上,对于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不够,未能从源头上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治理建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一年,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我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努力成为一名懂法律、精业务、善沟通的“行家里手”;我将主动向领导申请参与更多急难险重的任务,在风雨中壮筋骨、长才干;我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我一定能成长为一名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城管队员,为我们共同的城市家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