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学完一堂课,或是读过一篇好的文章,很多朋友都会将内心的感悟心得记录下来,关于“《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通用模板和学习《心灵创造幸福》的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内容小编也收集了一些,在这里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传阅。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
曾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见人夸的画,于是他将自己的一幅画和一支笔挂在街边,并附上一行文字:若觉得有欠佳之笔,请不吝赐教。
隔天,他过来取画,看到的是一幅被圈圈点点的画,几乎没有一笔不被指责。
画家顿时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地走向回家的路。
拐进一个巷子时,画家看到了一位老者在巷角中作画,引得众人围观。
只见老者脸上怡然自得,画家于是上前,跟老者讨教画画之道。
老者听闻画家的经历后,笑着说:“我没有什么技巧,但每次画完一幅画,我心中已经觉得十分欢喜,无须他人半句夸赞。”
画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与他人无关,不必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
我觉得这是一种病态心理。这种在“比"中找幸福的思维,关注的是别人的“惨状”,从别人的痛苦中给自己找到心理平衡。这样“比"是狭隘的,甚至是阴暗的。这种人心胸不开阔,境界不够高,所以喜欢拿别人来跟自己比,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这种所谓的“幸福感”,根本就是空中楼阁,很可能在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之后,瞬间坍塌。 在“比”中找幸福,其实是“阿Q精神胜利法",是一种自我麻痹。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人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永远躲在看似安乐的队尾,庸碌到老。毕竟任何一个人,总能在“比”中找到平衡。如果安于这种所谓的“幸福”,你会像拉磨的驴子一样,一辈子在自欺欺人的状态里兜圈子。幸福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不用比较,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现实的生活,也是生活的现实。
让自己幸福也许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难的是让自己比别人更幸福。
人生很多的烦恼多不是来自生存,而是来自于与外界无休止的攀比。
属于自己的东西去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也要,漫无边际的欲望常常让我们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失去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2
有人说,“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事做,二是有人爱,三是有希望。”的确如此,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无非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忙碌的奔波,依然可以选择欣赏四季的美丽;重复的生活,依然可以选择品尝三餐的美味。
执一份简朴,不刻意追求,不盲目攀比;守一份淡然,不求锦衣玉食,不求富贵荣耀。学会与失落和解,让心变得轻松;学会与挫折和解,让心变得坚强。依心而为,过快乐生活;依心而行,享幸福人生。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得意时看淡,失意时看开;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不幸福?”
有个最高赞回答说:“因为,人都有欲望,有欲望就意味着不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不幸福。”
其实,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未必是真的不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的期待大过现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曾提出一个幸福公式,即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状态与我们心理期望的一种比较。
当效用一定时,即当生活给予我们的回馈一定时,你的欲望越大,也就越容易感到痛苦。反之,你的欲望越小,才更能感觉到幸福。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3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即使在最卑微的角落里,心中也会有所希望。奋斗的生活充实满足,也是在给未来一个无怨无悔的许诺。
聪明的人既不会过度沉浸在失去的悲伤里,亦不会过度沉迷于将来的幻想中,因为他们懂得这会让自己忽视今天,浪费掉现在的美好时光;因为他们懂得,把握当下,便可创造幸福。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幸福的事。
生活里,我们都有一个错觉:幸福总是别人的,唯有烦恼属于自己!于是,我们一天天感受着所谓的烦恼,一天天寻找着,其实就在身边的幸福!
曾经有这样一项有趣的调查:世界上什么人最幸福?
在上万个答案中,其中有四个令人印象深刻: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小时终于救活了一个病人的大夫。
幸福犹如市场上商品也有假有真。真幸福让人留恋忘怀,假幸福却让人遗憾痛苦。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
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4
学习此期法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如何从心灵上去认识幸福。师父从五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用心灵去创造幸福。一是要具备接纳一切顺逆境界的能力,即要有颗包容的心。二是要认清幸福是由诸多因素的因缘和合而成就的。三是要以正知正见去看世界、看自己,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相及自以为是的认知。四是避免过度追逐欲望带来的过患,你是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五是幸福的本质除了自我的觉性,还要向佛菩萨那样去究竟圆满的利他。
虽然从理上罗列了五个方面,反观自己内心及做事上,是否按师父说的五个方面从心灵上入手去做了呢?答案是十分惭愧的,自己肯定没做好。其最大的根源是无明,是凡夫心,是我法二执,是贪瞋痴三毒,是个重病患者。怎样拯救自己,按师父殊胜的法教,从因上入手拔除“第二支毒箭”所带来的各种烦恼,把虚假的幻有看破、放下。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埋怨别人或外在环境,你永远也无法找到什么是幸福的答案。最近一段时间,是自己在进入三级修学以来第一次起了很大烦恼,甚至导致身体严重的不适。其实外因只是个导火线,内因还是在于自己把三级修学、两套模式过于物化了。我过于贪著享受修学场景的美化,甚至认为三级修学带来的法喜是属于自己的个人觉受永恒不变的,一厢情愿的认为师兄之间应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会有矛盾发生,每次分享经常自以为是而不顾及师兄们的真实想法。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势必埋下“我法二执”的隐患,一旦因缘成熟自然像师父在法义中说的那样“引爆燃烧”,入三界火宅。
感恩师父的法义让我在入班初级阶段,遇到我法二执业障的时候照亮了内心的黑暗。也感恩每位师兄真诚认真的分享使我找到了差距。更感恩每位师兄的善行像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师父的法义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原来我看自己、看世界的眼睛不仅出现了颠倒和偏差,更可悲的是把佛法也当作物化向外寻求,最终不仅什么都找不到而且陷入在焦虑、孤独、不安等痛苦的心里状态中。这真是一个三宝弟子的悲哀,难怪先生经常一直在责问我“你学佛究竟在学什么?总是把别人的过失惩罚自己,这是你自寻烦恼的主要原因”。貌似先生说我的话,就是师父说的“第二支毒箭”吧,它是我烦恼的真正根源。
“幸福最大的杀手是烦恼”,师父说的是多么正确啊。经历过烦恼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从小有不安全感的我,以表面上的要强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作为一个比较弱智的人,要想从心灵上获得幸福,必须从根源上剥离痛苦的因,开显生命内在的觉性,而不是把佛法作为一种装饰。佛陀的智慧是用来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只有自己真正觉醒了,才有能力去照亮别人。我以前的学佛修行做颠倒了,现在要加以重新开启:让心灵创造幸福,向师兄们学习,从当下每个善念、善行做起,发心为众生服务自然没有烦恼。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5
在班级共修时,几位师兄分别提到,“我幸福吗?”“我离幸福有多远?”“幸福在哪里?”
我也在想自己与幸福是怎么的关系?在本课学习到心灵创造幸福来自五方面:1)接纳顺逆境界;2)建立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培植福田;3)建立积极正向心态;4)少欲知足;5)自利利他。
导师在讲解五福的时候,我对“康宁”有一种亲近而深切的体会——最近有一句话“顺缘具足,能量涌来”时常萦绕于心,工作、生活顺风顺水,助缘颇多。
原来在一家私企工作,每周工作六天,业务量大,心理压力大。辞职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有朋友给介绍了新单位,这里双休,工作得心应手,让人欢喜。感恩佛菩萨给预备休息时间,在可以休息的周六,我一般要去参加读书会当义工,做点儿自利利他之事。回顾这段时间,辞职后没有焦虑,安心全程陪护住院的父亲半个月,直至康复出院;看望、陪伴回国探亲的好朋友;去看望不常见面的好姐妹,倾心聊天;参加瑜珈培训班;大段时间学习法义等等,生活过得轻松自在,安宁愉悦。从这里体会到接纳无常,顺应变化,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正如古语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儿子曾在电信公司做安装维修工程师,有一天孩子说,不想做这份工作了,又脏又累,不开心,想做体面的工作。换作以往,我会非常不愿接受这份请求,会认为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说不想干就不干,怎么对得起帮助介绍工作的朋友,我还会挑剔、指责、抱怨一番,搞得彼此都不愉快。通过学习法义,我没有产生对立情绪,而是接纳了孩子辞职的请求,然后主动帮他寻找所谓“体面”的工作。有朋友开了一家房产销售公司,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尝试,他表示愿意,当看到伙伴们都是西装革履时,自己每天也穿上西裤、衬衫、皮鞋,英俊帅气,信心满满地走出家门。
分析在这件事中,我运用了接纳而不是抵触,令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辞去工作;心怀慈悲与恭敬,想孩子之所想,帮助他满足心愿;正视现实,不去纠结于过去,而是安住当下,规划未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我们拥有了人生智慧,远离了烦恼,我们距离幸福还会远吗?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6
昨天下午心情突然不好,原因是领导安排明天出差,要三天,首先想到两个共修要影响。我就很不情愿还试着沟通时间能不能调到下周一,结果老板亲自给我做工作上了一课。虽然勉强答应还是非常不开心一直在纠结。忽然想到师傅在视频里的开示,‘’不要被第二支箭所伤,下来开始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可能自己总想着事情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忽略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所有事情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正常是现象无常才是本质,如果认为无常有问题那自己就不正常了,想通了感觉好多了,很庆幸没被第二支箭所伤。
3〉不接纳是痛苦的放大器。我对这句话影像非常深。去年九月份我母亲在检查身体时查出子宫癌,我爸第一个电话打给我,一生很坚强的父亲在电话里哭的一塌糊涂,在他的生命里感觉天要塌了人也到了崩溃的边缘,我听到这个噩耗我也非常痛心,但我很快又冷静下来,给我父亲说‘哭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现在不是伤心难过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接受现实积极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有可能没想象的那么坏,我父亲也回归到理性从绝望到看到希望,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康复出院!
佛法是智慧的明灯,让我增长了智慧改变了观念,学会了用无常看待一切,理解了不接受是痛苦放大器的道理,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我执而起。
3〉辛福也需要有福、如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满足以上的五福就很幸福,’好多人也认为升官发财就能幸福,其实也不一定,因为幸福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灵,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如果心存烦恼再有钱也不会幸福。其次我们还要播种福田,如感恩心、恭敬心、悲悯心,佛法说善的念头会带来快乐,坏的念头会带来烦恼,所以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7
我有幸参加了龙湾区二期中小学老师培训,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的讲座中既有高深超前的理论,又有贴近教育生活的实际范例,令我耳目一新。这些讲座,对我不仅是一次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也让我感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现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感受体会与大家分享。
给我印象最深之一的钟志农老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钟志农老师凭借其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先进的心育理念,幽默风趣、睿智亲切的语言,鲜活的辅导个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钟老师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个体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主题。这场生动精彩的讲座,让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贴近中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大家广泛共鸣,引发大家深入思考,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家报告。而且,钟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抹阳光,让沐浴其中的心灵,感受到一种纯净和高贵!
给我印象最深之二周红五老师.周红五,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浙江省学校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国际学校心理学会(ISPA)中国代表。很有幸聆听了周教授关于“师生交往艺术”的讲座。连续一天的课,他一直都站着,不看讲稿,不喝一口水,始终激情飞扬,声情并茂,挥洒自如。他戏称自己上课时的习惯动作“扭屁股”是成熟男人的标志,还不时冒一句 “找男人就要找我这样的”,引得整个教室爆笑不已。他还教我们做一游戏:双手交叉,右手在上的人属于较理性的人,左手在上的人,往往比较感性,是跟着感觉走的人。然后让我们猜,江泽民、温家宝是哪只手在上的,结果他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左手在上,也就是说都属于感性的人。呵呵,难怪江泽民激动时拥抱女演员,温家宝在汶川泪不自禁.
给我印象最深之三,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吴郁葱老师来校作题为《良好师生是如何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会上,吴老师语言幽默深入浅出,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出了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介绍了几种如何走进孩子心扉的沟通小技巧。全体教师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大有裨益,增强了大家教书育人的自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认识了心理捕导活动课与思品课的区别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哩辅导课比较注重真,实,小,近等人物事件心态理念价值判断,往往从学彑生身边的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化解他们遇到的具体矛盾与困惑。从实施形式上看它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白自我然悟释放个人的个性。它讲究运用颀听关住理解同感回馈重述引导具体化训练技巧和艺术。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 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理解、感回、重述、引导等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钟志农认为,家长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管理办法,来适应成长中的孩子,而不应要求改变孩子来适应自己。所以,他特别注意高度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和自尊意识,处处对学生表达平等、尊重和同感,从来不干涉学生的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
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 通过培训,更进一步认识了心理辅导八重八不重的要领
当一名教师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曾径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好每一个学生但收获较小。人无完人,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对于存在的不足,也要改善,向好的方面发展。
通过培训认识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辅导学生是心夷的碰撞,是人际的交往,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例如上小学心理辅导课,师生芖共同探付讨学会谦让的话题。在播放一段录像后,教师问: 什么是谦让?一个学生说: 就是好的东西让给人家,坏的东西留给百自已。另一个学生补充说: 先让别人进教室,自己后进教室。对于小学生这样回答说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谦让的行为标准,教师就应该加从以肯定。这说响明心理教育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目标,不重手段。
四、 通过游戏教育学生(千千结、盲人与拐杖等)
这次培训与以往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老师除了讲解一部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之外,还精心设计了一些游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五、通过培训理解教师的心态重要性
教师在学校紧张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 也会不经意地传染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你的身上找到自信,老师就必须用满脸的笑容面对学生。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心态: 应积极地接纳自我。真正了解、正确认识和评价、乐于接受和喜欢自己;并承认人的差异,允许自己不如别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在对人处事上,尊重、真诚、羡慕、赞美等积极态度要多于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消极态度。
总之,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促进学校的发展。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8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将所见、所学根据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尽己所能!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9
1.外境、心态和认识
幸福和人生观有很大关系。西方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引导我们 积极、正向地看待问题。从佛教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认识,决定 了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因为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呈现在认 识上的影像,是被个人感觉改造过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和狗看到的世界一样不一样?肯定不 一样。因为狗的认识和人不同,所以狗的见闻觉知自然也和人不 同。除了感觉以外,我们还要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我们对那个人 有好感,看他做什么都顺眼;对那个人很讨厌,看他做什么都不顺 眼。可见,拥有什么样的认识模式,对于每个生命非常重要。
我们的认识也会影响到心态。有个故事说,一位老阿婆整天哭 泣,天晴天雨都要哭。别人问她哭什么?她说:我有两个女婿,一 个做雨伞,一个做瓦片。天晴时,我想着做伞的女婿没生意了,所 以要哭;下雨时,我想着做瓦的女婿没法干活,所以也要哭。后来 有位禅师对她说:你换个方式想,下雨就想着做伞的女婿,天晴就 想着做瓦的女婿。阿婆自从调整认识之后,每天都乐呵呵的。这就 说明了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的差别。
佛教既不是消极心理学,也不同于积极心理学,它给我们提供 的,是一种如实、正向的思维。所谓如实,就是和事实真相相符。 佛教认为,人类的很多烦恼都和认识有关,这就需要调整观念,改 变认识,所谓“智慧没有烦恼”。
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通过诵经来调心,这也是改变认识 的过程。比如《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这个世界,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 祖,所有这些辉煌,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会随着条件的聚合和 消散而生灭。具备这样的认识后,我们对现实世界就不会看得那么 重。一帆风顺时,不至得意忘形,因为它未必长久;遭受挫折时, 也不会受伤太深,因为它就会过去。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心态,就能 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为所累。
2.如实认识
佛教中,将凡夫的生命状态概括为“无明”二字。什么是无 明?简单地说,就像把房间的灯关掉,会一片漆黑。与此对应的则 是“明”,代表智慧。佛法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智慧明灯。 当这盏灯没有点亮之前,生命会处在无明状态,使我们看不清自 己,看不清世界。
人活在哪里?其实是活在自己的念头中,活在一种心理状态 中。我们不了解自己,可又非常在乎自己,结果就会产生错误认 定,把种种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我”。其实,这是人生最大 的误解。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来来去去的云彩,却从来没有见过那 个虚空,从来都不知道,云彩背后的,才是生命的本来面目。当我 们把念头当做“我”的时候,就会被念头所纠缠,使之成为生命的 主宰,就像滚滚乌云,遮蔽了整个天空。但我们要知道,念头终究 是无自性的,是没有根的。如果我们对念头保持观照,保持距离,它就无法影响我们了。 西方哲学有一句重要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在乎自己,心心念念都是为了自己,难道还不认识自己吗? 那么,抛开所有的想法、概念、设定,当一切念头都没有活动之 前,生命是什么状态?我们关注过吗?所以,禅宗修行让我们参 “念佛是谁”,参“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参“父母未生 前本来面目是什么”。事实上,真正认识自己,就能明心见性了。
当我们对生命作智慧审视,不断追问“我是谁”“什么代表我 的存在”,就会发现,曾经认定为“我”的一切,和我们只有暂时 的关系。无论是身体、情绪,还是身份、财富,哪一样是可以永远 拥有的?但我们因为无明和贪著,很容易把身体当做是我,把情绪 当做是我,把身份和财富当做是我,乃至把种种不是“我”的东西 当做是“我”,进而产生贪著和依赖。问题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无 常变化的。把身体当做我,就会害怕死亡,害怕这个色身的消失。 把身份当做是我,一旦失去身份,就不知何以自处了。就像面具戴 的时间长了,以为面具就是自己的脸,当没有面具时,反而茫茫然 不知所措了。
人生的烦恼和痛苦来自哪里?无非是来自感情,来自家庭,来 自财富,来自地位,来自身份,来自身体,如果我们看清这些和生 命只有暂时的关系,就不会因为它的变化而焦虑、恐惧,不会受到无谓的伤害。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0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1
似乎人类追求幸福是个永恒的话题。那什么是幸福?幸福从哪里来?
在穷苦年代,我们把幸福寄托于物质改善,但人越来越富有之后,幸福却和我们捉起了迷藏。满足之后,随之又有了攀比和竞争,嫉妒和嗔恨。似乎幸福就是一时的感觉,不能长期保有。
为何会这样呢?这要从生命及人生意义谈起。
生命有两个层面:物质层和心灵层。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究竟的幸福?
一、面对逆境
1、不接纳是痛苦的放大器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的痛苦并不是来自逆境本身,而是每个人无法接受的无常,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永远健康,亲朋永远忠诚,工作事业- -切顺利... .当这种以自我需要为
中心的设定,长期在心中形成定式后,就会变成依赖,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甚至嗔恨和愤怒。我们抗拒多少,由此带来的痛苦就有多少。
2、接纳是转化的智慧
古代《易经》就揭示了变化的原理。只有正视无常,接纳生活的- -切变化,即使身苦,但心不苦,可以用正念去弱化苦难。
正如两支毒箭的启示,第一支毒箭代表逆境,第二支毒箭就是逆境带来的心苦。
箭往往是一时的痛苦,但第二支 毒箭往往是心痛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情绪,久久不能消散,持续着伤害我们的身心。
3、让逆境成为我们的增上缘
佛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例如身体不好,是不是工作压力,缺乏运动和正常生活规律导致的;人际关系不好,是不是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责备他...种种的现象都会有对应的因,我们要找到问题的症结,脏念去改善,即使遇到逆境,只要积极应对,也会给你带来人生的历练和成长,这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二、幸福要有福
1、五福临门
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
长寿是指能颐养天年,安享人生。
富贵,包括富和贵两部分。富是指财富,生活无忧,精神富足;贵是指地位尊贵,品行高尚。
康宁是身体健康,内心安宁。没有烦恼,才能身心自在。
好德就是有好的德行,也是健全的人格,能使心灵充满正能量。
善终就是命终时身无病痛,心无挂碍,安详地离开人间。
2、想要幸福,先要种福田
万事皆有因果,想要获得幸福,要种三种福田,悲田、恩田、敬田。
悲田就是慈悲天下的劳苦大众。慈善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捐助,而是慈悲大爱。只有从慈悲心出发,所做的一切才会产生福报。
恩田就是对于恩于你的人,要怀着感恩心去回报。感恩不仅是福报的源泉,也是一种健康、正向、让人快乐的心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也能受益。
敬田就是对德者心生恭敬。有德之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尊敬他们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也是正能量的加持。
这些因素中,德行是最重要的,是幸福的前提。身心健康也是必要因素,再加外在条件的辅助,这样的幸福才完整。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2
在阳光明媚的六月公司在五家渠青湖御园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我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专家和爱心人士们的精彩讲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当我进入大厅,对面突如其来的"老师好,您辛苦了!然后一个衣着唐装、面带微笑的女士向我弯下腰来鞠了一个90度的躬,又缓缓站起。"从没感受过的礼节使一向性格外向的我脸刷的一下子红了起来,束手无策地赶忙微笑点头已算回敬。即将给我们主持、讲座的专家们,都是义工,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行善积德,为了我们的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他们走南闯北,不求任何回报,一次又一次的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弟子规》,讲如何为人处世。对于台上老师的动作,这在平时的教学讲座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但台下能主动跟着做得人太少太少,大多都出于种种顾虑或胆怯,但今天却没有,回头望去,满场学员老师们都在用心地做着动作,一边服务的义工们更是做得专注、到位。也许这就是气氛,现场给人的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
在三天里我们被一个个动人的场面感动着,留下了几年也比不上的感动和忏悔之泪。
我自以为自己平时为人善良,孝敬父母,工作认真,但跟他们比起来,我还相差太远太远,我也有太多的忏悔,因为我面对别人的指责做不到心平气和,总会埋怨;面对伤心的事情不能做到微笑面对,老师说的好,伤心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嫉妒是拿别人的成就来惩罚自己,可我面对这些不愉快的场合,却做不到大肚,做不到宽容,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心里总会感觉难过,想想,何必呢?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想法改变自己,要让自己开心,要让自己快乐,只有快乐才能创造更美的生活。
第二天晚上我们用视频感受了靳雅佳老师的优美育人音乐。她的朗诵打动人心,她的音乐感动人心,让我激动百倍,细细品味她的每一首歌,扣人心弦,让人流泪。看到在场的每位学员泪流满面,我也暗暗发誓以后要做一位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也把其中的《我们是一家人》《生命之河》《感恩一切》等曲子计划列入学校每周一歌的曲目中,让孩子们也感受一下感恩的教育。
短而紧促的三天的学习,让我的'人生似乎有了新的希望,我会记得好好生活,快乐生活,不求回报,只求自己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可能语言表达很不到位,很多感动,深受的启发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出来,但我坚定的信念是不会改变的,我会努力,我会尽我所能改变我自己的不足,让家人快乐,让他人快乐,让自己快乐的!相信自己,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一定可以的!在此我感恩我的公司给了我一次那么好的机会。感谢生活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生活中所有伤害过我的人,使他们在慢慢地磨练我学习、成长、进步!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3
人生短载数十年,弹指一辉间,我们如何在这短载的时间里,快乐幸福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快乐、幸福的生活,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们最高境界和追随求,就是要持续不断培养出能够享受幸福快乐、创造自己幸福快乐生活的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予快乐幸福,首先自己就要成为一位幸福快乐的教师,只有懂得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首先,我们教师在今天各种重重压力之下,我们就要学会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就随着时代的需要调整好自己教师的角色。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进入角色,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获得乐趣。同时放下我们“师道尊严”权威身份,和孩子共同成长。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迁怒学生。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
其次,健康是福。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由于教师长年累月揪住时间紧张工作,加之加之疏于锻炼身体,不会合理的调节生活节奏,使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就要求我们比一般人更理解健康身体的含义,从而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注重身体的'保健与锻炼。让自己的身心放松,有利于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同时在工作中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于己或他人不利的工作。要积极适度休闲,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己保健、游戏、娱乐、幽默等活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
再次,善待自己、学生、他人,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善待学生我们就要善待自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我们才能引导他们成具有个性发展的完整的人。我们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出。公平,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和他们平等友好相处,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共同探求真理。
快乐本为感觉,幸福取决于心情,教师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态、旺盛的体力、和谐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纵然我们不刻意追求快乐和幸福,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会常驻我们心中。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4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就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对于一个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那怎样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老师呢?
今天管教授就交给了我们很好的方法--一切从“心”开始!
“心是个口袋,什么都不装时,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多装一点,叫心计;再多装一点,就叫心事;再装一点,就成心病了。”我觉得这段话给我的感触最深,有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心里想得多了点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些,我们也就忘记了那最初的美好!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为了让人民满意,我们每天迎着晨曦,踏着月色,去栽培绿叶的追求,浇开蓓蕾的希冀;我们年复一年的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播种,使贫瘠变成肥沃,使荒芜变成茂盛……然而,我们却是幸福的:当走进圣洁的课堂,听着那时时回荡在耳边的朗朗书声,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当课间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当走在校园里,耳边飘过一声声清晰而又亲切的问候:“老师好”,“老师好!”仿佛天籁之音,轻柔地敲击抚摩着我的鼓膜,我的感动,就在刹那间倾城;……那时,我的心啊,我的心就会因这幸福而激动不已!
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在行走的路上不忘这一课心,我想我们会一直幸福!
让我们去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吧!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我们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也不再是我们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地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地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心胸!
我不是绿叶,我是树,散播绿荫的同时也茁壮地成长!
我不是渡船,我是河,灌溉田地的同时也滋润着自己!
我不是铺路石,我是路,虽被千压万踏也能延伸出广博!
让我们从“心”开始,一直幸福的生活!
《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模板15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
对于我来说,幸福是母亲的一声唠叨,因为那让我知道,有人关怀担心我;幸福是父亲的厉语,因为那让我知道该长大了,有人需要你;幸福是老师的教导,因为那让我知道,世间知识无限。而这一切一切都让我知道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糖,入口即化,甜甜的,口齿留香;幸福是盐,调味入饭,不可缺少;幸福是水,滋润口舌,生命之源;幸福是棉衣,遮风挡雪;幸福是大树,高大庇荫。
其实幸福无所不在!
爱就是幸福,爱是用心品出来的,我们每天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关爱的`话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四季,是春天:充满希望,富有朝气;是夏天:大气蓬勃,活力无限;是秋天: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是冬天:万里冰封,冰清玉洁。
其实幸福十分简单!
当母亲唠叨时,请记住,这是你的幸福;当父亲谩骂时,请记住,这是你的幸福;当老师教导时,请记住,这是你的幸福。
幸福是滔滔江水,倒也倒不完,幸福是满天繁星,数页数不尽。
有些东西,当你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当你懂得珍惜时,不再拥有。幸福也是也是这样稍纵即逝。
珍惜幸福,它填充了你的酸甜苦辣咸。珍惜母亲的唠叨,珍惜父亲的厉语,珍惜老师的教诲,这是你的幸福。
幸福,要把握好,珍惜幸福。
小心幸福会溜走鞠躬谢谢
朋友们,这些就是“《心灵创造幸福》心得分享通用模板”的相关范文内容,以上的优秀创作者都能在该主题里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幸福的关键点,相信大家参考过后,也能对生活中的幸福敏锐地捕捉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