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是指记录和宣传某个人或群体在敬老爱老方面的优秀事迹和行为,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这些事迹材料通常包括人物的背景、事迹的具体描述、社会反响等方面,是弘扬敬老爱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是有关于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1
平凡世界里的巾帼风采
――记科尔沁社区刘景芝先进事迹
她只是一滴水,却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她只是一粒沙,却奠基着大厦的辉煌;她只是一颗苗,却彰显着森林的苍翠。她就是保康街道科尔沁社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也是居民口中热心的好儿媳、孤寡老人心中的好闺女、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刘景芝。
孝道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刘景芝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诚实稳重,脸上挂满了可亲的笑容。但熟悉刘景芝的人们都知道,她生活的并不容易,在她笑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的生活等待她去承担,等待她用汗水去付出、等待她用贤惠的孝心去实践。今年50岁的刘景芝自1988年结婚以来,便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公脑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婆婆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由于丈夫身患残疾,两个孩子上学、照顾公婆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公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买好褥疮垫,每天帮助老人翻身按摩10数次,让老人在干爽舒适的床上躺着。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保持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喂药、喂水……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人心都是肉长的,刘景芝每天帮公公擦洗完,还要为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婆婆泡脚按摩,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给两个女儿辅导功课,公婆把媳妇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疼在心里。刘景芝以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儿女的爱心不辞辛苦的维持这个贫穷却又温暖的家。她用羸弱的身躯,为家撑开了一片天。如今公公已85岁高龄,婆婆76岁,享受着他们并不富有但很快乐的晚年,刘景芝的两个女儿都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20,刘景芝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了“敬老孝星”先进人物,人们都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但更多人都知道,这与刘景芝27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是分不开的。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自起刘景芝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8月,保康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刘景芝和组长顶着雨拄着木棍,趟着没过膝盖的水一家一家的检查有没有危房,看见有居民掏水她和组长马上挽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也有受伤的时候,但刘景芝从未有过怨言,有一次在社区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刘景芝带一个志愿者来到一户居民家,看到这家的柴垛占道路,过往的人极其不方便,但是,这家人因外出探亲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刘景芝带着志愿者帮着把这家的秸秆柴草搬到了院里,同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想过了几天后这家人回来了,气势汹汹的找到刘景芝家质问:为什么把他家的柴草搬到院里,有你什么事。刘景芝却笑呵呵的说:“大哥你别生气,社区那天组织的打扫卫生活动,看到你们家门前堆的柴草被风刮的到处都是,我们就帮你捡回了院里,另外我觉得柴草放到路边也不安全,一旦被别人扔个烟头都能引燃,这样咱们一年的引柴不就都烧光了吗?更何况引燃的大火造成大的损失你们家也有责任”.一番话讲的这个人心服口服。还有一次刘景芝做公益活动来到了一个小区,进入一个单元来到二楼,看到一户人家把喝光了的啤酒瓶子、纸壳箱子堆了一走廊都是,于是刘景芝敲开这家门,一看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说明情况后老人家说:“这管你们什么事呀,我的家门前我随便堆”.刘景芝耐心地说:“阿姨您年龄大了孩子们还没时间,这点小事我们帮你吧”,于是刘景芝组织大家叫来了收废品的人,征求老人的意见后,把那些瓶子、箱子都处理后,把卖得的钱如数还给了老人,即收拾了楼道的卫生、又帮助老人料理了家务,老人不好意思的说:你看这点事还麻烦你们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就这样刘景芝以平凡的小事、耐心的工作影响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给居民群众带个好头,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科尔沁居民由了解到感动,由信服到学习刘景芝的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孝心和做公益工作的方式方法。
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刘景芝不仅在家里是贤妻孝女,在社区公益活动中始终站在志愿者的前列,她思想进步积极进取,曾多次向社区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0,当非典病毒在我国肆虐之际,她顶着烈日到居民家中宣传防病毒知识,帮助社区居委会调查人员流动情况,刘景芝积极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科尔沁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同年6月,刘景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志愿者的信念。从那时起,热心的刘景芝的脚步走遍了科尔沁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科尔沁社区谁家有困难,哪家有孤寡老人,她都会清楚记得。居民倪淑霞是空巢老人,她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替老人做家务,洗衣服,老人不方便买的东西她也都帮着跑腿,这让老人在外打工的儿女安心了许多。社区有时会新换组长,刘景芝都主动领着组长挨家挨户的走访,帮组长整理每户的信息。刘景芝这种奉献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事迹也被整理成材料通过社区进行上报,自20开始,刘景芝先后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自治区级敬老孝星”并且颁发了奖金,20又被聘请为“法院特约社会廉政监督员”.刘景芝回忆说:“开始只是觉得作为子女,孝敬公公婆婆是我应该做的,后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生活很困难,虽然我不富裕,但还是很想帮助他们,感觉他们和自己的父母没什么区别。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人生在世做出点滴好事也不枉来一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景芝用最平实的表达道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孝行孝道,她一点一滴的付出已经融进了科尔沁居民的心中,在街道和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在科尔沁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下,以刘景芝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们以奉献、服务的高尚情操为构建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2
严xx,家住韩阳镇韩阳村,是位优秀的农村妇代会主任。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团结邻里;她认认真真教过学,摸爬滚打经过商,兢兢业业当妇干;她无私奉献,德才兼备,在各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魅力。不仅为农村新时代“新好媳妇”做出榜样,也带动更多的女性为农村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通情达理、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社会上流传“要想家庭和,媳妇熬成婆”的一种说法。而严xx认为:“要想家庭和,媳妇先要孝公婆”。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诺言,用真诚和关爱换取老人的信任。十几年来,她尊重公婆,孝顺有加,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从没有跟他们红过脸,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20xx年,婆婆的腰疼病越来越厉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她白天忙工作,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做饭,晚上帮婆婆按摩,为她查资料、找大夫、寻偏方,后来听说咸宁有家偏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有效。她就不辞劳苦拉着婆婆前去就医。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婆婆心疼的说:“我的病快好了,你却累瘦了一圈”。在婆婆平时生病的时候,她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经常累的她腰酸背疼的,但她从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她总说是作为媳妇应尽的义务,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
在她刚有要在村里办自己的事业的想法时,婆婆知道后很反对,说一个女人家,操持好家里就行,还要忙着跑生意,孩子谁管,家里谁照顾,再说赔了又该怎么办。她强忍着委屈,耐心向公公婆婆解释安慰说:“你们都是勤劳、朴实的父母亲,虽然咱们家现在的日子还行,但我们要奔着小康的方向努力呀。家里我们会尽心照顾,孝敬你们二老,不让你们有忧虑。”然后又是给他们讲当时的市场,又是用数字说话让二老放心,用自己的诚心去化解公婆心中的疙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终于想通了,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她总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里没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美好。
二、兰心蕙质、勤劳能干的好妻子
丈夫忙工作且人又特别负责,经常无暇顾及家庭,不能陪在公公、婆婆的身边。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忙完生意赶紧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为给公公婆婆减轻劳累,她一手操办小辈们婚事,邻里乡亲说“长哥长嫂像爷娘”。家里两次盖房屋都没让丈夫请过一天假。尤其是去年新建厂房时,她顶着37℃的烈日,找师傅、买板材、水泥、瓷砖、沙子等材料,爬里跑外的,累得骨头像散架似的,身上也晒起了皮,厂房建成了,她也累倒了,觉得自己这个媳妇真的很累,很不容易。但是一想到公公、婆婆也年近七旬了,能力有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她也该硬扛起家庭的重担。这些事儿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她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3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美队职工陈xx就是一位深受称赞的好媳妇,她80年出生,嫁到冯家后生下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并且一向和公公婆婆同住同吃,十几年来,她疼爱丈夫和儿子,与家人从不发生口角,她贤惠、孝顺、聪明能干,乐于助人,团结邻里,不仅仅是一个致富女强人,在孝敬老人方面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典范。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
陈xx的婆婆在四美队是个有名的“病秧子”,一次婆婆到医院检查,查出患有肾结石,需住院动手续。在住院期间,她一向陪伴在老人身边从未离开过,每一天为老人擦洗身子,更换衣服洗床单,端屎倒尿,同时还特意给老人做些易消化的营养餐补身体,安慰婆婆放心养病,自我却从未叫过苦诉过累。就在儿子近方6岁时,她无意计划外又怀上了第二胎,公公婆婆是喜出望外,指望再生一个与小孙儿作个伴,然而,陈xx早与丈夫商量好了,终身只要一个孩子,不到两个月她便主动找到计生办做了人流手术,婆婆明白后心都碎了,像是晴天辟雷,公公更是气得茶饭不思。她强忍住委屈和内心的痛苦,向公公婆婆赔礼道歉。她安慰公公婆婆说:“您二老虽然没有生育我这个媳妇,但您们却是天下最勤劳、最善良·最朴实的父母,多年来您二老对我无比的慈爱和信任胜过我的亲爹亲妈,我万分珍惜这份亲情,我会孝敬你们二老一辈子的,为你们养老送终”。之后给二老讲我国的《计划生育条例》,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故事,用国情、真情感化他们,用自我的诚心去融解公公婆婆心中的疙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最终想通了,逢人就说:“有好儿不如有好媳妇,我家的xx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她听见后,心里感到异常欣
慰和温暖,也笑着对婆婆说:“妈,这是我一个媳妇应尽的职责,此刻到处都在提倡讲和谐,照顾孝敬二老是我该尽的职责,婆婆听后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对对对,和气生财,和气生财”.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
婆婆的一句“和气生财”令陈xx陷入了深思,光有孝心还很不够,我应当趁年轻多闯多干,赚更多的钱改善生活条件,让家庭和睦共处、人人享福。这才是我要奋斗的目标,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年如一日’她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人民优良的传统美德。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xx年,在四美队于腾蛟书记的支持与带领下,她大胆尝试,率先向现代农业迈进,走特色种植道路,引进浙江省“麒麟”大棚西瓜栽培技术,在队里种植了30亩“麒麟”西瓜。她丈夫是四美队的副队长兼会计,从早到晚都为工作上的事情忙的不归家,她却从无怨言,一方面支持丈夫的工作,一方面开展自我的种植项目,正值冰雪天气,她就得开始搭棚,下籽,育苗,气温低的季节要将棚盖好坚持棚内的温度,促使幼苗的生长。下籽2个月后当西瓜苗约一尺长时,就开始整枝,人工授粉。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棚里的小西瓜就像出月的小娃娃一天一个样,长势十分喜人,一年可收4到5批,亩产5到6千斤。她不畏炎寒和酷暑,一年四季吃住在半人高的瓜棚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过科学管理,勤劳耕作,30亩投资20多万,当年就喜得丰收,获纯利12万元,队里很多职工心动了,xx年十几户职工也在我的带动下改种了特色西瓜,当年都喜见效益,连续两年
她种瓜获纯利30多万元。比起常规种植番了好几番,深受广大职工的推崇。我处桃林队银丰队和高墩队职工都纷纷向她请教栽培技术,改种了“麒麟”西瓜。初见成功的陈xx不甘心流于现状,决定抓住机遇,找准项目,继续发展,xx年6月中旬他又投资40万元建起16间封闭式现代化养殖模式的鸡舍,11月份在浠水引进了5500只白蛋鸡,喂食,饮水,除粪,消毒,都是流水线操作,水帘空调能够自动通风降温,坚持鸡舍恒温,主要的饲料是玉米,豆粨等五谷杂粮混合物,xx年春节期间鸡开始下蛋了,此刻每一天能够产蛋4600枚蛋,单价0.4元,每一天纯收入600元左右,目前仅有80%鸡在产蛋,九江,黄梅都在我这定单,市场还供不应求。由于蛋市场价格不稳定,预计今年只能获纯利润20万元。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4
赵xx,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秦岭乡董集寨村赵xxx。
一、孝在宽容中彰显博大
赵xx,xxxx年出生在秦岭乡麻山头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赵xx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xxxx年嫁入秦岭乡董集寨村,与现任村支部书记的有志青年董晓明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婆婆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来婆婆因病卧床不起,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赵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
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她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婆婆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规。
赵xx作为长嫂,她是恨铁不成钢,对婆婆赡养服侍他们夫妇一概扛起,从不奢求弟弟负担,赵xx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二、孝在坚持中凸显厚重
自婆婆患病后,赵xx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婆婆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赵xx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十年来,赵xx虽然离娘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娘家,到天水市办事,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里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改革开放后,两个儿女相继成家,家境日渐宽裕,赵xx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
这些年,丈夫董晓明由于家庭劳动力少,又要忙农活,又要为村上的.发展谋出路,谋计划。丈夫董晓明有时情绪不好语言冲撞了老娘,赵xx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赵xxx用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三、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
在王爱的精心照料下,赵xx有两个儿子,在她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她的事迹在周边村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5
卧冰求鲤今尤在一片孝心释真情
――记红旗社区王永刚事迹材料
有一个这样特殊的家庭,的时间里,先后有4个老人卧床不起,需要人日夜照料;有这样一个人,20年的时间里,一直用爱在坚守,日夜照料卧病在床非亲生的父母。这个人就是王永刚,4个老人是他和妻子的养父母。
他用孝心去诠释亲情
王永刚是一个身体瘦弱,被生活的重压磨练得斑斑白发的中年人,他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他的影响却不凡,他的身体里蕴藏着一颗坚强的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永刚夫妇花了20年的时间用实际行动演绎出了新的内涵。家中有患病卧床的老人的情况是最为普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就不再那么“普通”,王永刚和妻子的父母都是养父母,双方养父母家中还都有自己亲生的子女,没有血缘的亲情,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演绎得淋漓尽致。王永刚夫妇刚结婚不久,王永刚的父亲就患病卧床了,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把母亲樊玉英接到自己家里与他们共同生活。那时的他刚从粮库下岗,妻子也从麻纺厂下岗了,迫于生计,他出去干零活,妻子在环卫所做清洁工,原本想可以静下心来,和妻子一道好好发展家庭经济,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可天不随人愿,12月,王永刚养母因突发脑出血、糖尿病并发症倒下了,病情不容乐观,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实在承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他们不得不把老太太接回家中伺候。正是家里开支最大,最缺人手的时候,在环卫上班的妻子被迫辞去扫街的工作,专心伺候婆婆。这样一来家中所有日常生活开销和母亲看病欠下的外债都落在王永刚的肩上,王永刚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天早晨5点多就出去跑车,直到晚上12点多才收工回家,这期间饿了买一块饼子就一口自带的咸菜疙瘩,渴了拿出了在家接的自来水灌一口,有时赶上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冻得瑟瑟发抖,还要坚持挣够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和老人吃药的钱,日复一日,勤劳朴实的他没喊过一声累,默默的支撑整个家。卧病在床的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顿饭前妻子给她打胰岛素,饭后喂其吃药。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多年瘫痪在床的母亲可以坐起来吃饭了。
他用坚强去应对困境
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不允许他们夫妻二人生病,他们也不敢生病,本来就患甲状腺病的妻子一直咬牙忍着,一直拖着不去治疗,在长期的高压生活下她的病情越来越重,还是在医生和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答应做了手术。妻子李艳杰到通辽做手术,住院时说话都很费力,她还不忘惦记着婆婆,隔一天两天就打个电话叮嘱丈夫好好伺候婆婆。半个月出院回家后,没等身体恢复过来,就又与丈夫担负起伺候婆婆的重任。好在社区的同志在了解实情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了王永刚一家的情况,经核实后立即为其母亲办理了城镇低保。母亲身体的好转,妻子的病得到治愈,政府的帮助等等所有的迹象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家人重新走出贫困,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屋漏偏逢连夜雨”,的4月份,王永刚的岳母被诊断患了贲门癌,为了延续岳母的生命,夫妻二人再一次倾其所有为岳母做手术,一直半身不遂的岳父无人照顾,他们就把有病的岳父和刚做完手术的岳母接回了家,当时王永刚家还住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小平房里,樊玉英老人一个人住小屋的炕上,大屋搭了两张床住着李艳杰的父母。他们一家三口就在西屋的小炕上挤着,其实也不挤,因为每晚都得有一个人在东屋侍奉着三位老人。就这样,一晃四五年过去了,李艳杰的养母身体也养得很好,王永刚的母亲也很精神了,李艳杰的养父也时常含泪望着小两口。
他用美德去影响社会
社区干部一直在关心、关注着这个不平凡的一家人,在街道组织的“敬老孝星”评选活动时,社区干部将王永刚的事迹材料上报到了街道办事处,通过宣传,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辖区内众多的群众。他的事迹又通过层层上报,20他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级“敬老孝星”称号。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状为这个破旧的家里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但是,他却总是说这是自己应该的、应该的,只要三个老人没什么事比什么都强。可是没过多久,厄运再一次降临王永刚的家中,接受手术治疗3年后,不管他们夫妇再怎么努力与不舍,岳母终是去世了。王永刚带着两位老人搬进了楼房,可是这个房子却是从侄子那借来居住的,主要是因为在楼房里能更好的照顾老人,房子的取暖费也是姐妹几个筹钱交的。老房子本来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搬家的时候也就把老人的行李和日常用品带上了,乔迁新居后家中始终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摆出手,唯有两本“孝亲敬老”的’奖状在陈旧的家具上默默的伫立着,但是这就是王永刚“新家”,他说那是他的荣誉更是他的家风。搬进新家后,两位老人的心情好了,身体状况也相对稳定了,王永刚来到了粮库做起了更夫,工资不高,但工作还比较稳定,扣除各类保险外,发到手里的900块钱他还是大部分都花在了两位老人的医药费上了。但是不管夫妻俩人再怎么尽心尽力,终究抗争不过病魔,3月份,瘫痪了的岳父还是离开了他们。
他用真情去书写人生
20年,照顾4位身患重症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的艰辛一想便知。20年,王永刚夫妇从来没安稳的睡过一觉,每天半夜都会起来数次伺候老人们如厕。即便生活如此的艰难窘迫,这对夫妇也毫无怨言,总是尽最大努力为老人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20年,这个曾经的小康之家被老人们拖累得没有了一丝当年小有富足的气息。20年,王永刚夫妇没添置过一件新衣服,他们也曾年轻过,他们也渴望美需要爱,也希望正常的生活,他的妻子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几乎不怎么出门,但从夫妻二人的脸上不时浮出的笑容中完全没有一丝的凄苦情绪,总是浮着满意的笑容,又让你心里感到暖暖的。王永刚夫妻虽然没有给儿子提供那般富足的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给他提供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家庭在感动着我们。别说是养父母,就是亲生父母给赶出去不赡养的,不也是大有人在吗?王永刚和李艳杰的养父母,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和地位,更没有什么积蓄和房产,他们靠的是亲情演绎着他们普通人的人生。他们用自己尊老、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深深的感染了周围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彰显了亲情的伟大。王永刚夫妇是平凡的,他们只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但他们的影响是不凡的,他们是孝顺好儿女的标杆,他们为我们树立尊老爱幼的榜样。
评论